查看原文
其他

2116班上第九次课上课随感~

陈鸥辉 信息科技时代 2024-03-15

2021下学期|第九次课-我的生涯规划-选择结构

脑瓜子嗡嗡嗡地作响~

    之前在2111班上课是第九次课的第一节,在上课的时候准备不是很充足,但是到了2116班,准备自然充足了很多。

    在视频放完之后,从孩子们的表情看得出来电击事件的心理影响是很明显的。所以我开始提问:“我们真的有我们自己认为的那样善良吗?”孩子们笑起来,在从众与对权威的屈服下,我们能够预料得到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吗?然后我提问:“在我们国家,六七十年代发生了什么事件?”学生都知道,答:“WG。”在历史事件中,我们发现学生举报老师,拉老师游行示街,甚至有子女举报父母……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瞬间就理解了,“因为对权威的服从。”我们通常有一种随大众,听从权威的不自觉。

1991年9月,举世瞩目的柏林墙守卫案开庭宣判,东德士兵亨里奇因开枪击杀欲翻过柏林墙逃跑的青年克里斯,被判处三年半徒刑。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只是执行命令的人,没有选择的权利,错不在他。而法官却说: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他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244161463773481&wfr=spider&for=pc

    然后,我跟孩子们谈到了柏林墙事件,不少孩子都知道这个事件。我问他们:“为什么士兵最后会被定罪呢?”学生也能回答出来。我问学生:“如果让你们处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们会怎么选择呢?”孩子们又不自信地笑起来,“可能会选择射中翻墙的人。”是的,我们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做这样一个选择,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只能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担责,至少,万一在遇到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最后,回到课题中来,我们为什么要认识了解我们自己?我们为什么要自己来决定自己的选科与未来的志愿选项?是因为我们必须从依赖父母的心理中走出来,去选择自己的人生,等你们成年后,你们才不会怨恨父母当年干预了你的志愿或者怨恨父母没有给予你们的人生足够的指导。

    上课前我准备了三个测验文本,学生提交的作业大都没有按我的例程走。刚刚我又找了几个文本,下一次课应该会更多样化。以下为2116班邓佳欣提交的作品,不少不仅没有跟着我的教学示例程序走,而且在文本里各种创意。好吧,我承认我在课堂里允许孩子们偶尔爆粗,我的课堂标程用的是“滚~”

print("本程序由邓佳欣开发,测试需要先支付三连:")a=input('您是否愿意三连?(Y/N):')if a=='Y' or a=='y' or a=='是'or a=='这次一定': print("感谢您的三连支持!让我们开始测试")else: print("给爷爬!") exit()#没钱测啥print("肢体动作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或性格,如果有人叫你伸手,你会做出下面哪个动作?\ \nA﹒掌心向下,五指分开\ \nB﹒掌心向下,五指合拢\ \nC﹒掌心向上,五指分开\ \nD﹒掌心向上,五指合拢")a=input('请输入你的选择(A/B/C/D):')if a=='A': print("你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和累的感觉;健忘不记仇,只要没有触碰你的底线,一切都是过眼云烟。")if a == 'B': print("你很会替他人着想,常试图改变自己去迎合对方;外表亲切热情,内心追求安逸的环境。")if a == 'C': print("你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隐藏悲伤,却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和爱;害怕被忽略,对人关心也不表露出来。")if a == 'D':    print("你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经常口是心非,感性且缺少安全感;对朋友的求助常有求必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